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裘晨
说起当下热度最高的城市,杭州与合肥想必都能占有一席之地,尤其自2019年杭州市委提出“杭合创新带”构想以来,浙江与安徽持续深化合作,让这两座省会城市在区域协同与产业互补中持续发力,成为了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双引擎”。
其中,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战略聚焦”的独特模式,实现了“科教之城”向“科创之城”的跨越式发展,也积累下了一系列创新生态升级的成功经验。
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资源,构建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在量子计算、核聚变、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深耕十余年,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首创“科技商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试点“超额税收返还”激励高端人才,并建立政府投资容错机制......围绕城校共生、前瞻布局、精准培育等核心战略,合肥聚集了全国约1/3的量子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66家,低空经济产业链可满足“设计—制造—测试—应用”全链条需要,还引入了京东方、蔚来等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链整体的转型升级。
毫无疑问,正在硬科技突围之路上大步迈进的合肥,已然从曾经的“小县城”蝶变为中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而这番华丽转身背后的历程,也启迪了同样身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的浙江。
以民营经济作为金字招牌,浙江的资本实力雄厚,创业氛围浓郁,研发成果转化孵化能力强,千年古城杭州更是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持续焕发新生,但相较于合肥,却依然存在国家级资源集聚不足、原始创新能力偏弱等不足。
基于此,合肥的种种创新实践就为浙江提供了多个发展方向。比如强化“城校共生”,推动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共建跨学科联合实验室,聚焦芯片、云计算等优势领域。同时,推广“科技经纪人”模式,培育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缩短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其次,应聚焦未来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在巩固数字经济优势的同时,拓展脑机接口、合成生物、氢能等新赛道的原始创新,依托杭州人工智能、宁波新材料等基础,布局前沿领域,并开放低空物流、智慧医疗等城市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迭代。
在制度上,浙江也要深化创新、打破壁垒,优化科创评价体系,降低政府引导性基金投资短期收益的依赖,完善容错试错机制,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实行尽职免责,允许科研人员“试错”。
另外,浙江还可以立足民营经济强省的优势,搭建共性服务平台,由政府提供文献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引导浙江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合作,共同推动科创成果落地。
“随着‘杭合创新带’建设的深入推进,浙皖两地将在人才、技术、资本等领域实现更深层次协同。浙江借力合肥经验,有望在硬科技领域实现突破,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全球科创高地的地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罗成书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育创新?这场学术节碰撞思维火花05-23
共建“杭合创新带”,浙江如何借力合肥经验加速科创升级05-23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在蓉开幕——建设“更好的大坝” 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05-23
低空消费“点燃”厦门文旅新活力05-23
南海区政协专题协商会:多方建言,全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05-22
白宫争吵+1!特朗普“伏击”拉马福萨,拉马福萨当面怼回去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