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散种植到全链增收:三十年接力护航,枣庄石榴结出“致富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07:05:00    

三十年接力护航 石榴结出“致富果”

在位于枣庄冠世榴园西大门的张庄村,看着石榴果缀满枝头,村民张泽明脸上满是期待。

“以前石榴零散种植,不成气候,村子很落后。现在石榴果真成了‘致富果’,一多半村民买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张泽明说,他们这里还成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张庄村的变迁,始于30年前枣庄市薛城区人大代表的一次调研。代表们发现当地石榴产业虽历史悠久,却面临种植分散、品种老化、销路不畅等困境。“当时村里只有几百亩石榴,品种单一,卖不上价。”时任薛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胡继武回忆,“我们提出建设冠世榴园张庄西大门的具体建议:通过加强规划、规模种植、品牌经营、农旅融合,帮助当地石榴产业突破困境。”

这些建议后来成为张庄村发展的“路线图”。薛城区政府迅速制订景区规划,整合零散土地,推动石榴规模种植与农旅融合。此后,张庄村的石榴种植面积从几百亩扩展到6000多亩,村民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为进一步壮大当地村集体经济,2021年,薛城区人大常委会启动振兴石榴产业专题调研,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企业等渠道,征集近1500条建议。同年,枣庄市出台《石榴产业发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政策红利开始释放。

2024年9月26日,是枣庄石榴产业发展中尤为重要的一天。这一天,《枣庄市石榴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获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这也是全国首部石榴产业专项法规。

开门立法成为最大亮点。立法专班跑遍了石榴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走访200多名从业人员,征求了130多名人大代表的意见,还召开基层群众座谈会、深入产区调研,前后共征集群众意见8000余条,最终吸收采纳400余条。

“我们专门邀请石榴产业链上的代表列席常委会审议,面对面听取意见。”枣庄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力说,“让法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确保每条都实用管用。”

石榴树下,已自成生态,这一切,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

条例明确支持石榴与文化、旅游、研学、康养等深度融合。如今,“农旅融合”的种子破土抽枝,曾经卖果难的农户吃上了“旅游饭”,张庄村30多家石榴主题农家乐、民宿如新叶勃发。

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方面,条例提出建设石榴“产业大脑”。随着峄城区石榴大数据中心持续完善,通过5G传感器就能实时监测5万亩石榴园。石榴种植户孙晋华利用手机App实时监测大棚数据,远程调控灌溉施肥。去年,他的大棚亩产增加20%,成本降低15%,优质果率达到90%。

对石榴盆景产业,条例也给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要求扩大盆景产业规模,支持打造“石榴产品贸易中心”,实施“互联网+石榴”计划。枣庄在省内首创“石榴盆景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同时通过电商直播和“枣庄石榴旗舰店”线上平台,把盆景卖向全国。

三十载培育,终迎挂果季。枣庄石榴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枣庄市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523份种质,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石榴深加工产品涵盖化妆品、保健品等100多个品类;石榴全产业链产值达48亿元。

从田间地头的深入调研到全国首部石榴专项法规的出台,冠世榴园的石榴树郁郁葱葱,年轮里镌刻着一座城市为培育石榴产业守候三十年的定力与智慧。

(大众新闻记者 李子锐 通讯员 韦翔)

相关文章:

从零散种植到全链增收:三十年接力护航,枣庄石榴结出“致富果”07-13

规范有序建设海上风电07-11

2025电商新生态研讨会:专家热议千亿扶持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07-10

威胁数十万岗位,导致竞争力下滑,“大而美”法案“重锤”美清洁能源产业07-04

李在明上台后 韩企发力“投资韩国”07-03

锻造“金牌”产业更强韧性07-03

【一线观察】沧州:引资金,育平台,推动产业向新向强07-01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菌菇飘香里的“电”力量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