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推进助残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钟伟介绍,“十四五”以来,我省组织实施了“人机交互脑机接口传感器研发与应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药一类新药临床研究”等一批省重大科技项目,在神经康复、新药研发等领域突破了一批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关键共性技术,产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助残产品、药品和装备。“新型角膜供体材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等多项成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开发的人工角膜等技术产品,惠及广大残疾人群。推动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针对残疾人康复和服务需求,发挥山东大学、康复大学等高校院所人才优势和平台资源,开发残疾功能重建、康复机器人、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效提升了助残科技创新水平。
王钟伟说,即将出台的《山东省脑机接口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瞄准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前沿,强化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助残场景应用等全链条创新,科技助残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持续强化与省残联的协同联动,重点围绕推进战略规划、实施重点攻关、促进成果转化、打造创新高地、培育科研团队等开展战略合作。针对科技助残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聚焦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康复器械等关键领域,新布局实施一批前沿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持续加快助残成果转化应用,用好山东科技大市场,汇聚各类助残科技成果信息,开展挂牌、路演、推介等全流程科技服务,推动助残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和信息共享,促进更多优质成果落地转化。
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创新体系,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聚焦助残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凝聚科研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发布会上,副校长(副院长)杨美红介绍,利用校(院)新一代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科研平台与人才优势,通过医、工结合的方式,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校(院)在下肢运动技能恢复领域,研发了外骨骼机器人,开发了轻量化、可穿戴的下肢智能康复辅助装置及配套APP,可以实时采集与分析运动与生理参数,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朋友,实现运动的评估和训练两大功能,正在三甲医院临床测试。自主研发了主动式脑机接口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正在山东省中医院康复科进行临床测试、干预与评价验证,目前处于产业化落地推进阶段,该产品能够实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过程患者主动参与的需求。校(院)还建设了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山河”超算平台,为脑机接口、数字交互、智能康养等方面提供核心算力支撑;建设了健康食品资源挖掘与创制、人形机器人等省重点实验室,快速病理系统、智能外科、人机智能协同等工程研究中心,为科技助残的有组织科研打牢坚实底座。
“接下来,我们与省残联合作共同打造省级助残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山东省助残产品研发实验室’,聚焦残疾人迫切需求,重点开展失能、失智等类别残疾人智能化、智慧化助残装备与技术研究,支持地方科技助残产业园区建设,为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贡献校(院)力量。”杨美红说。
(大众新闻记者 刘一颖 实习生 杨璇)
相关文章:
脑机接口、人工角膜、外骨骼机器人……山东加速助残科技成果转化05-13
阳山县自然资源局加强《信访工作条例》宣传,积极化解自然资源领域信访问题05-12
科技小院:种下梧桐树 收获希望果05-11
技术攻坚与商业转化共振 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构建高质量发展引擎05-08
八年坚守再升级 中国联通5G-A+AI创新护航数字峰会05-08
血液净化龙头、真空收纳袋生产商,两只新股今日申购 | 打新早知道05-08
民营经济活力提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