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金融广告是指 违反法律法规要求推销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广告。这类广告通常包含以下特征:
无资质经营:
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市场经营主体,开展与该金融业务相关的营销宣传活动。
虚假承诺:
对未来效果、收益做出保证性承诺,如“投资理财回报显著高于同期基准利率”、“投资回报率xx%以上”、“百分百本息保障”等不切实际的高收益承诺,吸引投资者上钩。
风险误导:
没有明示相关风险及责任承担,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没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广告中未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或者没有显著标明“广告”字样,误导消费者认为投资无风险。
利用权威形象:
利用监管机构、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进行推荐、证明,为产品或服务做增信背书。
隐蔽性:
非法金融广告往往具有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广告,难以追踪和监管。
这些广告可能会误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通过虚假夸张的广告内容诱骗金融消费者参与非法金融活动,给金融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消费者在接触金融广告时,应提高警惕,仔细辨别广告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文章:
山西榆社农商银行助力“2025云竹湖半程马拉松”燃情开跑04-30
精准治理工伤风险 筑牢企业安全防线 昭通市重点企业精准治理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04-23
“学雷锋 树新风 ”——兴业银行龙岩分行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04-22
【春城时评】别拿职场焦虑当营销噱头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