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事故是指 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坠落可能的位置进行的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这类事故通常发生在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作业等位置。根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可能坠落的高处所进行的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在施工现场高空作业中,如果未防护、防护不好或作业不当都可能发生人或物的坠落,人从高处坠落的事故称为高处坠落事故,物体从高处坠落砸着下面的人事故,称为物体打击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类型包括:
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边缘进行作业时发生的坠落事故。
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开口处进行作业时发生的坠落事故。
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通过攀爬设备或结构进行高处作业时发生的坠落事故。
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在没有稳固支撑的情况下进行作业时发生的坠落事故。
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在操作平台上进行作业时发生的坠落事故。
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在多个作业区域交叉进行时发生的坠落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
人的不安全行为:
如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未定期体检或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不按规定的通道上下进入作业面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
如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移动位置时踏空或失稳、被移动的物体碰撞等。
管理缺陷:
如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安全意识不足、培训不到位等。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包括:
加强安全培训:
确保所有作业人员都接受必要的高处作业安全培训。
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如提供合格的安全带、安全网、防护栏等。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
确保作业人员按照规定的通道和方法进行作业。
定期体检:
确保高处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适合从事高处作业。
强化现场管理:
确保施工现场有明确的安全负责人,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
相关文章:
各沿街商铺经营者,请注意!05-01
青岛引航站圆满完成万吨海工装备引航任务04-30
梁溪城管开展假日服务保障,助力“市容”与“繁荣”双赢04-30
贵州首个低空飞行服务基地正式投用04-29
垃圾分类工拾证送警归主04-29
5月1日12时起石狮进入伏季休渔期04-22
阆营高速公路仪陇段建设项目有序推进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