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的交通发展史上,菜园坝火车站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座自1952年便伫立在长江之畔的老站,历经七十余年风雨,见证了无数人来人往,也承载着山城发展的时代印记。而如今,它即将迎来一场华丽蜕变——
随着华铁宾馆爆破拆除进入倒计时,重庆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按下“加速键”,一个融合山水人文与现代交通的全新城市地标,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重庆站改华铁宾馆爆破拆除工程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01
老建筑谢幕背后的“新生密码”
站在菜袁路远眺,即将爆破的华铁宾馆等建筑已褪去往日喧嚣。为了这场“告别仪式”,工作人员早已完成内部障碍物清理、结构预分割等精细工作,24日下午炸药安装全部就绪,西侧防护隔离带与缓冲垫层如“安全盾牌”严阵以待。
渝中区组建的专项工作组穿梭在周边街巷,耐心引导商户搬迁、协助居民疏散,每一个环节都透露着“温柔拆解”的巧思——这不仅是对老建筑的庄重告别,更是为新枢纽的生长清空“土壤”。
届时,建筑将定向向西倒下,不会惊扰周边的老居民楼;而尘埃落定后,清运队伍将迅速入场,让这片土地以最快速度“整装待发”。
这场看似“激烈”的拆除,实则是城市更新中“刚柔并济”的注脚:拆的是旧空间,留的是烟火气,盼的是新未来。

现场搭建防护架。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02
从3台7线到7台14线的“时代变迁”
穿过历史的站台,新重庆站的蓝图格外亮眼。
站场规模翻倍只是“基础操作”,更令人期待的是“立体交通网”的重构——候车厅“搬”到站场上方,形成“上进上出”的独特布局,乘客登楼候车时,透过全景玻璃窗,鹅岭的葱郁与长江的壮阔尽收眼底,候车不再是枯燥的等待,而是一场“望山看水”的视觉盛宴。
脚下的换乘网络同样暗藏玄机:5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地下编织“快速通道”,在建的18号线、27号线与规划中的26号线“无缝对接”,再通过自动步道、电扶梯串联起1号线、3号线,未来,旅客可以在这里便捷地换乘多条高铁线路,并且能够实现5分钟内换乘其他轨道线路。
更贴心的是“四向进站”设计——北侧主干道担当“主力”,东西南三面设辅助入口,开车族可在西侧腰部落客,步行者可从南侧菜袁路直达,彻底告别“扎堆进站”的拥挤,让每一次出发都从容不迫。
渝中区菜园坝街道办事处主任赵萌介绍,重庆站2045年远期旅客发送量达到约2621万人/年,将带动片区及渝中母城更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

重庆站沙盘模型。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03
让城市记住乡愁的“生长逻辑 ”
回溯时光,1952年的菜园坝火车站,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庆连通外界的“窗口”;2025年的今天,它即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动脉节点”与滨江新城的“更新引擎”。
这场跨越七十余年的“重生”,不仅是站房规模的扩张、交通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座城市对待历史与未来的态度——保留老站的“乡愁记忆”,激活土地的“发展潜能”,在山水之间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未来,这里将融合交通枢纽、商业、居住、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形成一个综合性城市区域,周边约70公顷的土地将进行开发,打造产业载体和居住区,提升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菜园坝片区的传统市场和公交站等设施也将随之升级,引入新产业和人口。”赵萌介绍。

效果图。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而这声即将响起的爆破声,不是结束,而是一曲关于城市生长、关于梦想延续的恢宏前奏,一个“山、水、站、城”四维融合的立体枢纽,即将向世界递出一张“立体山城、人文母城、未来新城”的复合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区域型站城融合开发区、现代化新重庆重要的标志性窗口、‘两江四岸’城市公共中心为规划目标定位,将菜园坝滨江新城打造成为重庆新的城市名片。”赵萌表示。
站在长江之畔,老站台的铁轨仍在诉说过往,新枢纽的桩基已悄然扎根。菜园坝的故事,正翻开最激动人心的篇章——这一次,它不仅是重庆的“交通枢纽”,更是所有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原乡。
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相关文章:
特写|再见!菜园坝的“老车票” 你好!新山城的“会客厅”05-23
事关关税!白宫官员承认:特朗普很痛苦05-23
比亚迪出海战略“大获全胜” H股被海外投资者疯狂买入至溢价05-22
曾轶可520官宣05-21
府谷县:筑牢发展之基 夯实民生之本05-21
自然资源部现场回答闪电新闻记者提问:出台更多实用有效用地政策 助力城市更新行动05-21
4月70城房价环比微降 需求端亟待提振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