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赋能首府呼和浩特绽放北疆光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8:01:00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呼和浩特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全市人民的夙愿。

首府人民用汗水浇灌文明之花的历程,恰似一场新时代“蒙古马精神”的实践。从艰苦奋斗的初心坚守,到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五宜城市”目标彰显城市独特的精神内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城市建设血脉,把提升民生福祉作为价值坐标。正如“凭真本领闯‘火焰山’的90后消防员”巴特尔、“60年矢志不渝弘扬雷锋精神”的退休干部魏明、英勇救火的顺丰快递小哥等1400多位先进典型所昭示,当道德标杆与核心价值观交织共生,文明便成为浸润城市的灵魂滋养。

呼和浩特的文明实践不仅是城市环境改变,更是深入城市文化血脉的重塑。依托历史悠久的北疆文化,建设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馆之城、雕塑之城、艺术之城、现代文明之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同时,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包容开放、重信尚德的新时代人文精神,为城市注入文明灵魂。

宽巷子的烟火气、昭君文化节的华光、青城十六景的诗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图景。在这里,文明不是冷冰冰的指标,而是市民可感可知的精神家园。

城市文明的真谛在于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数据显示,呼和浩特GDP从2021年的31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100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中国乳都”的美誉持续彰显,“中国云谷”的称号实至名归,“六大产业集群”链式耦合发展,使呼和浩特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文明不仅提升了首府的经济实力和精神气质,更成为吸引投资、人才的强力磁石。“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为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呼和浩特在城市发展中,既修旧焕新活化老城街巷,亦擘画蓝图拓展立体通衢。“五宜城市”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宜居让百姓安居乐业,宜业为青年赋能筑梦,宜学守护孩子未来,宜养增进老年人福祉,宜游展现城市魅力。城市文明建设使居民获得感从“量”的积累升华为“质”的跃迁。

呼和浩特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探索尤为值得称道。通过网格化管理、“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帮办代办”等创新举措,“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长”的“铁三角”微治理体系,激活了基层自治“末梢神经”,将“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与此同时,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在品牌化运作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深耕细作,不仅提升了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如今,从草原晨曲到夜色阑珊,从街头巷尾的志愿服务到田间地头的文明实践,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演绎新时代的文明故事。

站在新起点回望,呼和浩特的文明答卷不仅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现,更是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等多重维度的深度融合。其经验表明:真正的城市文明,必然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图景,是历史积淀与时代创新的交响共鸣,更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

面向未来,呼和浩特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篇章贡献更多首府力量。


丨来源:青橙融媒(呼和浩特日报评论员)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

相关文章:

湖南12市县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05-24

文明赋能首府呼和浩特绽放北疆光彩05-24

特写|再见!菜园坝的“老车票” 你好!新山城的“会客厅”05-23

息烽县养龙司镇:和美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05-22

垂直大模型应用大赛两项预赛在雄安举办05-21

自然资源部现场回答闪电新闻记者提问:出台更多实用有效用地政策 助力城市更新行动05-21

4月70城房价环比微降 需求端亟待提振05-19

央媒看岳阳丨岳阳答好焕新问卷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