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届“桂林经典·恭城油茶”文化活动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幕。活动旨在通过非遗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产业融合等形式,全方位展现恭城油茶的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推动当地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据悉,近年来,在各方携手努力下,恭城油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产业体系不断健全,逐步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一碗正宗的恭城油茶”走进恭城、了解恭城。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恭城油茶以茶叶、生姜为主料,经炒制、捶打、熬煮而成,鲜香爽口。恭城人打油茶始于唐代,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千年的传承中,恭城油茶形成了独特的茶礼、茶规、茶俗。2021年以来,‘瑶族油茶习俗’相继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并成为国礼产品。而恭城油茶正是‘瑶族油茶习俗’和广西‘打油茶’的典型性代表。”恭城瑶族自治县副县长钟础富介绍,近年来,桂林市油茶产业发展得到了高点谋划、高位推动,市级层面陆续出台了《桂林油茶店建设与服务规范》《桂林油茶》等地方标准,将桂林油茶店分为三星、四星、五星3个等级;建立起桂林油茶产业链企业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组建成立了桂林油茶美食协会、桂林国际商会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委员会、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油茶文化专委会;组织油茶企业参与各类博览会、特色美食评选、美食比赛等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扩大油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活动现场瑶族少女在展示油茶配料
2023年,桂林市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千年传承、非遗国礼的恭城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桂林市商务局积极协调专班各成员单位全面落实恭城油茶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联合桂林油茶美食协会与相关院校对接,开展油茶师技能培训,为行业发展培养人才;开展恭城油茶店评星定级活动,重点打造一批恭城油茶特色门店、样板店、形象店,树立行业标杆;拓展预包装油茶营销渠道,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体系,助力恭城油茶“走出去”。桂林市工信局积极支持培育恭城油茶行业的强优工业企业,全力做好要素保障,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拓展市场,促进恭城油茶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扶持茶叶种植业、加工业,加强对茶叶种植户的技术指导,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进行管理,提高制茶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恭城油茶不仅是游子魂牵梦萦的乡愁符号,更是镌刻着民族集体记忆的活态文化遗产。近年来,恭城秉持“保护为主、传承为本、融合发展”的理念,在恭城油茶非遗传承与保护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2010年,“恭城油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广西首个特色小吃类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底,恭城油茶进入第一批“桂林经典”名录,恭城油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全面提升。2022年“瑶族油茶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恭城累计培育“瑶族油茶习俗”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63名,这些传承人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让恭城油茶文化的影响力覆盖全国超千万人次,实现了文化破圈。
截至2024年底,恭城油茶原辅料种植面积约24万亩,产量超15万吨。恭城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有6家工厂化恭城油茶生产加工企业、200多家辅料加工作坊;桂林市各地以经营油茶为主的门店达1800多家,营业总收入约45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面对未来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挑战,我们将从制度保障、规划引领、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人才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油茶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钟础富补充道。
桂林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周忠明表示,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恭城油茶这一集产业、文化、消费、非遗于一体的首批十大“桂林经典”,主要从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平台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推动恭城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桂林市商务局将继续支持恭城扩大油茶品牌影响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让“恭城油茶”不仅成为“桂林味道”,更成为“世界瑶香”。
据介绍,文化活动周期间,每天都会开办“恭城油茶长桌宴”,以此为媒介,推广恭城油茶十大小吃,并设置恭城油茶制作体验区,融入瑶族特色歌舞剧目及文艺演出。同时,还将在景区开展文创产品展销、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主办方还引入了陕西油泼辣子、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梧州六堡茶、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等非遗美食和地方土特产,打造“非遗美食长廊”;开展“以茶会友·招商恭城”活动,邀请餐饮企业、电商平台、文创机构等来恭城“谈合作、谋发展”。
(梁忠超)
相关文章: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央广网:海洋经济的“大连答卷”:透视一根海参背后的种业革命与智造突围05-22
跻身“桂林味道”成为“世界瑶香”05-21
消息称三星神秘三折手机将应用钛金属支撑板,以提升结构强度05-18
第四届“西宁人才周”启幕05-15
遵义仁怀:红缨子高粱的“三级跳”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