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成了累赘”,《新华字典》不应该有这样的例句|羊晚快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20:01:00    

“孩子小,成了累赘”,冷不丁把这句话拎出来放在公众视野里,会是什么观感?

我也不知道。

孩子小、身子弱、爱闹腾,照顾起来费心费力,倘使不巧碰上繁重的工作任务,那真的会有烦躁时刻;但孩子小不是孩子的错,“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照顾小孩子是义务和责任,在这个语境中使用累赘一说,确属少见。

近日,有网友指出第12版《新华字典》中关于“累”(第二声)的组词造句中写道:“孩子小,成了累赘”。解释为“多余的负担,麻烦”。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许多人质疑该例句传递了不良的价值观念。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累赘”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不管什么词性,主体都含有多余、麻烦的意思。《新华字典》造“孩子小,成了累赘”这样的例句,然后解释说是“多余的负担,麻烦”,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例句是符合字词释义的。

那么,揆诸现实,孩子有没有可能成为“多余的负担,麻烦”?当然有可能。比如,刘邦在逃亡的过程中三番五次把自己的一对儿女推下车,幸得夏侯婴屡屡把他们再抱上车。毫无疑问,对彼时的刘邦来说,“孩子小,成了累赘”,还是逃命要紧。后来著名的“刘备摔阿斗”桥段,虽然基本上属于一种表演,但在那个场景中,刘备同样视阿斗为累赘,因为为了救阿斗,险些折了他一员猛将。

如果是放在今天,刘邦算得上遗弃罪,刘备摔孩子,大概要领个虐待罪。所以,在现代语境中,说孩子小,成为“多余的负担,麻烦”,不说是政治不正确,至少是例句及相关释义不当,尤其在鼓励生育的当下。

语言是有生命的,是流动的,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一些语汇消亡了,一批新词诞生了;一些字词已经丧失了它的本义,一些字词又孕育了新的意义;一些例句在过去也许并无不妥,在今天可能就有失当之嫌。《新华字典》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案头的工具书,更应该精益求精,与时俱进。

这绝不是吹毛求疵。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编辑:谢哲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相关文章:

“孩子小,成了累赘”,《新华字典》不应该有这样的例句|羊晚快评07-02

他们眼中的“新教育” 教育原来可以是这样的06-28

“幼小”如何衔接,听听专家怎么说06-25

人民日报调查盲卡盲盒:从零花钱到豪掷千金,孩子为何会沉迷06-20

中考开考在即,孩子考前紧张、失眠怎么办?武汉专家支招06-19

班主任踢伤初一男生被“记过并调离原单位”,为何还在原班级任职?教育局回应06-17

17岁女孩突然确诊癌症!买衣服时,店员一眼看出不对,这个细节很重要!06-08

送考家长:有人瞒着孩子默默陪考 有人带高一孩子提前感受……06-07